大家知道福島後來怎麻了嗎?
文字雖多,但以漫畫方式呈現
簡單好讀,希望大家能理解廢核的重要
台灣這麼多年可以發展綠能卻沒發展
落後歐洲這麼多年,都是因為把錢投入核四
如果早點開始發展綠能,台灣會更早遠離核能的潛在威脅
【福島後來呢?--一場關於核食、核災、核能的對話錄】
◆導言 by Muhchyng Hu:
日前,被稱為核終女神的小松漢娜,繼「蘭嶼沒有人反對核廢料」之後,又廣宣核災區食品很安全、福島已經從核災恢復了。而這則貼文,和其他擁核的粉專放在一起宣傳。小松漢娜所說,是「福島的『全部』真相」嗎?我們應該怎麼看待「和擁核專頁」掛勾的這則貼文?他們是真的在乎「核電廠所在地居民聲音」的人嗎?如果有,台灣核電廠所在地居民長期反核的聲音,為何被他們忽略?當以核養綠公投正式成案,核能終結者向宣傳大眾廣宣:公投票全部蓋同意的此時此刻,請讓我們一起跳脫科學的侷限,重新省思福島核災的意義。
◆畫家的話by小童:
先說:字很多是沒辦法的事。
本篇漫畫源自Muhchyng貼文引發的激辯,她因長期深入訪查而對議題的熟悉自然不必多言。但我想特別感謝立場不同的網友H,願意認真仔細地透過資料與意見論述進行公開對話,這過程與內容都是珍貴的。因此我謹慎地在漫畫篇幅裡,盡可能忠實呈現原意,使立場碰撞也可以點亮思辨的空間。
◆點評by黃湯姆:
這個相簿的產生,是私臉書上的一次提問答覆,因核終蜂擁而出才成為社群事件,進而被漫畫家小童看見而對事件進行再創作。比起各端在對話或攻擊過程中拋出的諸多資訊或貼圖,更有意義的是他們如何在話語的不可能下,展開有意義的對話。
在一個沒有信任的時代,或在一個各自構成鋼鐵般同溫層的社群環境中,我覺得這是很不容易的事。Muhchyng因為對話而產生的思考推進與文字化,甚至較正文更為精采。而小童以漫畫工作者角度,退回單純讀者的立場閱讀、整理議題,並提出一個清析的圖文過程(盡可能不扭曲原話),從而推進公共的閱讀與討論。這更不容易,不是嗎?